风展红旗如画
当前位置:首页>党建工作>风展红旗如画
毛泽东在三明的光辉足迹
来源:三明市党史和方志室 发布时间:2019-06-25 浏览次数:1648

 1929年到1931年的三年间,毛泽东多次来到三明苏区。在三明苏区期间,毛泽东以满腔的革命豪情,点燃了三明苏区革命的火种,高瞻远瞩,指点江山,擘画了革命蓝图,留下了光辉的足迹,也流传下来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
 一、毛泽东的坚定信念和豪迈胸襟点燃了三明苏区的燎原之火。“古田会议”之后,为了打破国民党的“三省会剿”,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4军第2纵队由古田出发,穿林间小路,经清流的沙芜、余朋、芹溪抵达林畲宿营,住在林畲塘堀村的“诒燕第”;从林畲进入归化(今明溪)。西行经青瑶、泉上到达宁化水茜村宿营,抵达安远村宿营,出宁化进入广昌。在这次行军途中,毛泽东眺望着风雪中一面面猎猎红旗,山路逶迤中雄赳赳的红军战士,以“元旦”为题,豪情满怀地写下了《如梦令·元旦》:“宁化、清流、归化,路隘林深苔滑。今日向何方?直指武夷山下。山下山下,风展红旗如画。”

 “今日向何方?直指武夷山下”回答之间,展现了伟人勇往直前,所向披靡的豪迈气势,体现了毛泽东对革命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。在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影响下,革命火种遍及三明,沿途宁化、清流、归化(今明溪)等地的群众,积极武装起来闹革命,许多热血青年自发参加红军,促进了工农武装斗争的兴起。1930年6月,宁化党组织在红军的帮助下,成功发动了西南五乡农民武装暴动,揭开了党在三明进行“工农武装割据”的序幕,随之建立了三明区域内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——宁化县革命委员会和中共宁化特区委,组建了三明第一支红色革命武装——宁化赤卫大队(游击大队),三明的革命力量得以蓬勃发展。

 二、在毛泽东决策下,人民军队新兵种在三明诞生。1931年5月,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,铺排战线800里,兵分四路,“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”,开始了对苏区的第二次“围剿”。毛泽东采用他最擅长的“诱敌深入”的作战方针,从赣南富田打起,半个月由西向东一路横扫700里,挥手之间,四战四捷。毛泽东随红军从广昌进入建宁里心镇,并在这里主持总前委会,剑锋东指建宁城。“建宁城战斗”是第二次反“围剿”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仗,也是红军在三明境域内取得******胜利的一仗,建宁守敌刘和鼎落荒而逃。五战五捷,建宁城战斗痛快淋漓地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“围剿”,此役共歼灭敌第五十六师四个团,击毙敌团长1人,俘敌旅长、团长各1人,俘敌官兵3000余人,缴获长短枪2500余支,手提机关枪11支,轻重机枪12挺,无线电台1部,山炮2门,还缴获了西药、粮食、被服等大量军用物资。

 建宁大捷当晚,毛泽东在建宁县城西门外第3军团司令部驻地,主持召开总前委第五次会议,决定成立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和红1、红3军团2个山炮连。总部电台很快于6月2日收到在兴国的总后办事处发来的电报,实现了红军第一次异地无线电通讯。新组建的2个山炮连是我军第一支成建制的山炮连,成立后,在建宁溪口百尺台建立军事训练基地,对炮兵和各部队军事干部进行训练。红军有了炮兵如虎添翼,山炮在攻防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随之,红一方面军总部(总前委、总司令部)进驻建宁溪口天主教堂。在此,毛泽东高兴地挥毫写下了气势磅礴的《渔家傲·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》:“白云山头云欲立,白云山下呼声急,枯木朽株齐努力。枪林逼,飞将军自重霄入。七百里驱十五日,赣水苍茫闽山碧,横扫千军如卷席。有人泣,为营步步嗟何及!”。“有人泣,为营步步嗟何及!”是对蒋介石及其败将们的镜头特写,足见毛泽东的幽默、辛辣和必胜信心。

 三、三封指示信提升了三明中央苏区的地位。建宁大捷后,毛泽东运筹帷幄,分析了敌我态势,总结第二次反“围剿”的胜利经验,部署第三次反“围剿”的准备工作。1931年6月底7月初,毛泽东在建宁,4天内给红12军军委、谭震林政委,红35军军委及闽赣边工作委员会周以栗书记,接连发出了3封指示信,精辟地指出“西、南、北三面都不可便,只有东方是好区域(编者:‘东方’指闽赣边界)”。强调红军的中心任务是做群众工作和筹款。扩大中央苏区,增强战争实力。

 三封指示信加快了红军在宁化、清流、归化、沙县、将乐等地的筹款,建党、建政,建地方武装及土地革命的步伐,促进了宁清归和建泰将苏区的建立,使赣南、闽西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。1931年7月初,毛泽东在建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和江西、福建、闽赣边界苏区负责人会议,做出了主力红军千里回师赣南以打破敌人的第三次“围剿”的决定,从战略上为第三次反“围剿”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四、坚持走群众路线,注重调查研究。毛泽东在三明苏区善于走群众路线,做调查研究的生动故事,为苏区干部树立了光辉典范,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。

 在建宁,总部驻地附近有条花墩桥街,每逢墟日毛泽东经常抽时间到街上走走看看,找群众聊天,搞调查。一个墟日他到街上听农民说买不到锄头犁耙等农具,生产受到影响,就亲自到街上的打铁铺了解情况,看到各打铁铺里摆的、挂的、打的尽是锅铲、铁瓢等生活用具。毛泽东问打铁铺老板为什么不打农具。老板反映,农具价格低,打了卖会亏本,提高价格,农会干部会干涉。之后,他又找来农会干部,农会干部说,提高农具价格,农民会有意见,会影响工农联盟。晚上,毛泽东又把打铁铺老板和农会干部召集到一起,对他们说:眼下夏收夏种,农村要发展生产,农民买不到铁制农具,种不了田;瓢、勺、火钳、锅铲可用竹木做,锄头、犁耙、镰刀,竹木代替不了,要多打农具少打瓢;工人不打农具,农民没法种田,搞好工农联盟从何谈起,搞生产要讲实际。并亲自与他们一起逐项计算农具生产成本,商定农具的合理价格,使打铁铺老板高兴地表示回去后一定加班赶制农具,保证不误农时。这就照顾了打铁铺和农民双方的利益,促进了生产发展。

 还有一次,毛泽东从康都主持召开总前委第七次会议后返回建宁,途经渠村,在贫农中调查了解到杨林游击队调到渠村后,不善于走群众路线,不调查研究,有人报告“土豪”就打,说有经商盘剥就罚,没有很好执行党的政策,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后,毛泽东就在渠村中心区苏维埃政府找来游击队负责人,教给他们做调查研究的方法,具体解释党的政策,不能侵犯中农利益,要保护工商业的正常营业,并说红军对建宁城里的绥安中西医院都不没收,要西药一样出钱买。翌日又留下刘参谋整顿游击队,使游击队得到发展。同时,毛泽东还到归化(明溪)做社会调查及检查指导工作,在坪埠村召开贫苦工人、农民代表座谈会及群众大会,并在万春桥上和老贫农拉家常,调查了解归化商业、造纸和人民生活情况,发动群众打土豪、分田地,开展革命斗争,并向群众询问当地肉脯干制作和价格情况。

 五、深厚的军民鱼水情。在三明苏区,毛泽东尽管戎马倥偬,夙夜为党,但只要一有空,他总不忘与老百姓攀谈,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。

 在建宁莲乡,“百口莲塘吐清香”传为美谈。一天傍晚,毛泽东从溪口天主堂驻地出发,前往西门红3军团驻地开会。途经建宁县西门外的百口莲塘,高兴地说:“多么美丽的荷花呀!”突然看见前面的一口莲塘,被黄土淹了一大片,毛泽东惋惜地说:“这是怎么搞的嘛!”,当得知是国民党兵在山上挖战壕,倒下来的黄土淹没的。随即对随行人员说:“荷花仙子不可辱,我们把莲塘的黄土清除掉。”说着就弯下腰卷起裤脚,第一个走下莲塘。附近的农民看见红军下塘挖泥,也都拿着锄耙、土箕赶来参加。毛泽东边掏黄泥,边同农民们亲切交谈,还仔细地询问了有关莲塘的事。黄泥很快清理完了,毛泽东直起腰笑着说:“荷花仙子有难,我们还能袖手旁观吗?”后来,到了 1959年国庆,建宁百姓时刻想念毛主席,就在当年所挖莲塘精选了10斤所产的西门莲,选送肖瑞兰带给毛主席,表达建宁老区群众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。

 平日里,毛泽东十分关心爱护百姓、伤病员,军民鱼水亲如一家。有一回,毛泽东让总部的小张医生帮助邻居小男孩治愈了胆道蛔虫病,病人家属为表达谢意送来六个鸡蛋,盛情难却,小张医生收下鸡蛋后,本想把鸡蛋留给毛泽东改善伙食,毛泽东却把鸡蛋送给某连负伤指导员杨国兴增加营养,杨国兴也不舍得吃,又送给房东李大娘,李大粮把六个鸡蛋用来孵小鸡,鸡又生鸡,老百姓管这种鸡叫“红军鸡”,后来,这群鸡遭到了当地伪保长的抢夺扑捉,剩余的鸡被转移饲养保存了下来,代代相传繁衍扩散。时至1978年,已任解放军某部司令员的杨国兴回建宁看望李大娘,已是90岁高龄的大娘开口便说:“我保护了红军鸡,这是毛主席留给建宁人民的鸡种。”并挑了4只又肥又嫩的红军鸡送给杨司令员,并附了一封信,写道:“红军鸡蛋红军鸡,保护鸡种大转移。鸡种繁衍永不灭,军民永久结情谊。”

 正是在三明的革命实践,使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和群众工作、政权建设、根据地建设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升华!而一件件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佳话故事,使毛泽东与三明苏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,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今日红土地上的三明儿女正传承着苏区精神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,全力以赴加快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,全力推进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新三明建设。

Copyright ©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All Rights Reserved  闽ICP备15001360号

地址:三明市富兴路50号  电话:0598-8322166

厦门市湖滨北路78号兴业银行大厦16层  电话:0592-2272557

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4110号